眾所周知日本的垃圾分類做的非常好,但是是不是適合我們?因為旋轉式垃圾壓縮機的壓縮垃圾空間,但是無論你分類的多細我們都是一車拉走,所以我們都是白忙了,中國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。
中國的垃圾分類基本沒有開始做,因為做不下去。
各地的環衛局的確是提出了垃圾分類舉措的,也在垃圾箱上貼了分類的標簽,但是由于前期的指導和后期的跟進工作不好,因此收效甚低?;舅闶菓恫钍?。
其實,我認為我國的垃圾分類是做的比較好的。這個好,是被動的。
本人家住上海,據我觀察,一般情況下,紙箱、鐵盒、塑料瓶之類的東西,在垃圾箱內的停留時間很短,因為附近有拾荒嗜好的長者會潛伏在垃圾箱附近,當你扔完看似有價值的垃圾后,TA會迅速將這些垃圾搜查一遍。
我家樓下的垃圾箱每天都會被附近的一個垃圾婆清空好幾次,里面的塑料袋、塑料盒會被她挑出來,分類、疊好,賣給廢品站。
由于工作的關系,本人前往垃圾填埋場數次。內地大部分城市的填埋場內,都有拾荒者霸守。金屬類的物件,基本被收拾一空,進入填埋環節的主要是塑料袋、木頭、破布等。
2012年的時候,我去過福州紅廟嶺垃圾填埋場。當時紅廟嶺的填埋氣發電項目已經正常運行了。在紅廟嶺的填埋作業區,外人是很難進去的,工作人員主要是填埋作業人員和填埋氣發電工程的管理人員。在填埋區的外面,也許可以叫做緩沖區,有拾荒者駐守,他們以垃圾為生,拖家帶口。
在上海的老港,寧波的鄞州填埋場,這樣的景象就不可能存在了。隨著城市的發展,垃圾填埋場的管理越來越規范。拾荒者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狹小。
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的好壞,是一個民族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。據說在知乎鹽活動結束后,會場的地面異常整潔。我覺得這就很能說明問題。為此,我決定在2016年5月14日的第三屆知乎鹽會場去一探究竟。
在我們都學會不要亂扔垃圾前,談垃圾分類問題,是不是有點冒進?
轉載請注明出處:
http://www.ukuleleclanband.com